傳統文化有一種喜悅,叫後繼有人。近日,在香港紅磡體育館的世界香港夜光龍·醒獅錦標賽開幕式上,廣州工人醒獅協會(簡稱“廣州醒獅”)被特邀率領“八獅一龍”陣容,融合外聘的四名嵩山少林武僧,獻上了一場獨特的表演節目。作為主辦方,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表示,近十多年來,每屆開幕式的獨家表演都得到廣州醒獅的鼎力支持;而據瞭解,這也是該協會龍獅隊走出廣州走向整合負債世界的平臺。為什麼是廣州工人醒獅協會?因為這裡有個會長名叫“沙撈珠”;而有著近50年舞獅經驗的他,又有個接班的兒子叫“沙撈仔”。
  義氣“沙當鋪撈珠”
  在廣州醒獅界,幾乎無人不識“沙撈珠”,他就是入行近50年的廣州醒獅掌門人趙繼紅。經他組建成立的工廠、企業工人業餘醒獅隊超過60支,海內外授徒逾萬人,早有“南獅王”美譽。而近年,他更成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新成屋目“廣東醒獅”的省級傳承人,成為嶺南傳統文化的一面旗幟。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趙會長已經是廣州工人業餘獅子隊隊長,“文革”後,市總工會任命他做廣州工人獅子隊隊長。一方面是因為他舞獅功架出類拔萃,同是南獅,但他的動作就是特別有風格,清晰利落,讓整頭獅都很生猛很威武;另一方面就是他常義務教授其他人,年紀輕輕已經很有群眾基礎,跟老前輩又熟。‘江湖地位’就是從那時候到現在,一直延續下來的。”廣州工人醒獅協會副會長兼住商婚禮顧問公司秘書長、趙繼紅徒弟黃景棠向記者說。
  幾乎在所有人眼中,“講義氣”是“沙撈珠”的最大特點,因而每個人都愛他;而“氣場足膠原蛋白”不怒而威則讓大家不得不佩服與敬重他。資深媒體人陳揚曾表示,親身見證過“沙撈珠”用粵語向兩名只懂英語的德國人指路,還把人家說得帖帖服服,完全明白如何去目的地:“他就是一邊用手比劃一邊說粵語,那兩個外國人就高高興興按他指的方向走了。這隻能歸結為一種氣場和個人魅力。他身邊為什麼能聚集各階層各式朋友?這就不難解釋了。”
  把舞獅變成藝術
  自上世紀70年代起跟隨趙繼紅學習舞獅的黃景棠,現在也已經成為有40年經驗的老前輩了。“能堅持下來,是因為有一種對舞獅的精神追求,而這種追求也是師父教的。”他表示,“以前舞獅的社會地位很低微,別人都認為舞獅佬是‘大老粗’、‘打仔’、沒文化的才去做這行。但在1980年代初期,師父已經有一種意識,要改變大家對我們的看法。我記得他當時說,‘我們不是打仔爛仔,而是藝人,是醒獅藝術家。’”
  黃景棠回憶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到了1990年代,南獅地位都不如北獅,因為北獅是在舞臺上表演的,而南獅則是在街頭玩耍的,因而所有出訪交流幾乎都是北獅團隊去的。這才激發了趙繼紅要提高南獅地位的雄心壯志。
  改革開放給了“沙撈珠”登上舞臺的機會。1983年,廣州在市內主幹道舉辦飄色游行,全市100多頭獅子也在游行隊伍中表演。而游行盛況經中央電視臺拍攝的記錄片傳播到泰國後,一名祖籍廣東的泰國華僑指明要南獅到泰國登臺表演。
  “當時那名華僑是通過外交部門途徑聯繫獅隊的,但我們還沒有知名度,層層下來後,廣東省文化廳定了由廣州雜技團出訪。但雜技團只懂舞北獅,不會舞南獅,而且,離出訪時間很近,也學不過來,所以就選了我們廣州工人獅子隊五個人跟隨廣州雜技團到泰國。其中有師父,也有我,那是我們第一次出國,當然激動,夢想實現了。”黃景棠說。
  自此,趙繼紅帶領下的廣州工人醒獅團隊名聲大噪,各式出訪表演接踵而至。
  把藝術做成事業
  1985年1月1日,廣州工人醒獅協會正式在廣州民政局登記成立,如今,這個擁有數千名隊員、踏入第30個年頭的舞獅團隊,已多次出訪印尼、巴拿馬、美國、法國、新加坡、荷蘭、德國、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同時,也幾乎巡游了國內城市,而出訪內容也從純粹的表演發展為海外授徒、技藝交流。
  不過,南獅傳統文化能名揚四海,不是1983年那次偶然出訪泰國能造就的,這還得歸功趙偉斌——行內人口中的“沙撈仔”。
  “其實我爸很矛盾,一方面他很想我承繼衣缽,另一方面又覺得做舞獅沒有前途,所以從小,爸媽都要我讀好書,他也從來沒想過我要做這行。”趙偉斌說。於是,“聽父母話”的他從小學到大學,都是班長,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沙撈珠”見人必稱,兒子是他的驕傲。
  大學畢業後,趙偉斌到廣東省政府特招經濟研究中心工作,儘管得到領導賞識,但他始終喜歡舞獅,於是,他暗下決心,要用自己所學的企業管理專業知識,把舞獅做成一個事業。“上世紀90年代中期,黎子流伯伯跟我說的一番話對我觸動很大,他說,‘沙撈仔,現在市場經濟了,以後工人醒獅協會很難靠政府撥款,你們要走市場的路,要大膽一點。’沒多久,我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單位,成立南國醒獅公司。”
  “我爸知道後,整個人都愣了。他接連質問我:‘舞獅能當飯吃嗎?!還要養別人?!’”趙偉斌說,“我爸以前人家叫他去舞獅,都是說一句‘珠哥,我們明天有個活動……’沒等人家說完,他就答應過來了,從不問報酬。那一輩出來打拼靠的是義氣,是私人關係,但時代進步了,很多東西已經走不通了。”
  事實證明,藝術不能當飯吃,但生意卻可以,只有把傳統文化做成一盤生意,才有發展和出路。1997年,“沙撈仔”開始接手具體會務,並以南國醒獅公司運營醒獅團隊,首仗是1998年初到香港參加國際醒獅比賽。
  “我帶了16頭獅子表演,當時所有觀眾都驚獃了,其他國家最多出一兩頭獅子,即便群獅也是亂舞,這麼有威勢的表演,大家是第一次看到,自此,各國獅隊也開始研究如何用鼓點統一群獅。”趙偉斌說。從1998年起,每屆香港世界醒獅錦標賽都邀請廣州工人醒獅協會在開幕式上作特別表演。
  趙偉斌為其團隊定位為“全球最頂尖的專業表演團隊”,而現在,他們除了接洽表演活動外,甚至還為有醒獅表演的各式慶典策劃、執行整個活動流程。越來越多的工人,通過廣州工人醒獅協會和南國醒獅公司,走到世界各地傳播嶺南舞獅文化。
  何裕華  (原標題:醒獅“江湖”有個“沙撈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w58owjib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